每日經濟新聞 2017-03-27 01:23:32
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,“大江來從萬山中,山勢盡與江東流。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不會被重巒疊嶂所阻,不會被暗流淺灘所滯,必將滾滾向前永不停歇,奔向世界經濟的大海?!?/p>
每經編輯|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旭
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 旭
亞洲的發(fā)展離不開世界,世界的繁榮離不開亞洲。
3月25日,在“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”開幕式上,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,亞洲國家?guī)资陙砜焖侔l(fā)展的歷程就是不斷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,亞洲國家堅持擁抱而非排斥經濟全球化,始終是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積極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。
張高麗強調,世界各國紛紛“向東看”,都希望搭乘亞洲發(fā)展的“順風車”,搶抓亞洲發(fā)展的機遇。亞洲國家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走出一條亞洲特色的現代化道路,積累了亞洲經驗。
作為亞洲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主要對話平臺之一,博鰲論壇以“亞洲視角”與世界各國一起探尋經濟全球化的未來。
2016年12月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墨爾本會議以“全球化的未來”為主題。正在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則將“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”作為論壇主題,呼吁亞洲國家積極采取共商、共建、共享的辦法,順應時代潮流,合力為經濟全球化探尋一條繼續(xù)向前的新路。
張高麗指出,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,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行穩(wěn)致遠。中國經濟發(fā)展進入了新常態(tài),經濟的增速、經濟發(fā)展的方式、經濟結構、經濟發(fā)展的動力都在發(fā)生著重大變化。“2016年在世界經濟疲弱的背景下,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.7%,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%。”
●亞洲要當好經濟增長“主引擎”
張高麗指出,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結束后,一批批贏得獨立的亞洲國家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,確立貿易戰(zhàn)略和經濟發(fā)展的趕超戰(zhàn)略,發(fā)揮自身的比較優(yōu)勢,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區(qū)域的協作,踏上了經濟發(fā)展的快車道。不少亞洲國家連續(xù)多年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,今天的亞洲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發(fā)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(qū)。
談到亞洲國家在世界經濟發(fā)展當中所扮演的角色,張高麗表示,亞洲國家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,推動世界經濟增長,提供了“亞洲機遇”。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,亞洲已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,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50%。
不可否認,近幾年來,隨著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頭,世界經濟進入緩慢復蘇的狀態(tài)。但據3月23日公布的《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競爭力2017年度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過去一年,世界政治經濟出現較大起伏變化,但亞洲主要經濟體的競爭力沒有受到較大影響。
“與2015年度相比,亞洲主要經濟體2016年度綜合競爭力排名仍維持相對穩(wěn)定位置,多數經濟體綜合競爭力排名沒有出現大的變化。其中,中國依舊表現穩(wěn)健,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。”《報告》中提到。
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表示,近幾年來,針對全球化的質疑和反對之聲有增無減,逆全球化思潮上升,全球化遭受挫折。“亞洲和新興經濟體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,并已崛起為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動力量。”
“博鰲亞洲論壇作為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主要對話平臺之一,有必要通過每年一次的論壇年會,為全球化明是非、正視聽,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鼓與呼。”周文重表示。
●努力釋放全球化正面效應
張高麗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,今年1月,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(fā)表了重要演講。他指出,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,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,合作應對一切挑戰(zhàn),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,并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,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再平衡。
“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述,為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(zhàn),推動人類社會走向繁榮和進步指明了方向。在發(fā)展和變革的大潮中,我們要牢牢把握世界的大勢,順應時代潮流,總結亞洲經驗,弘揚亞洲智慧,攜手推動經濟全球化與自由貿易,共同打造亞洲和人類命運的共同體。”張高麗表示。
在反全球化思潮涌動之時,經濟全球化進程亟須獲得正能量,從而為世界經濟向前發(fā)展注入信心和動力。在尋找新的信心和動力時,國際社會將目光再次投向亞洲國家、投向新興經濟體。
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認為:“雖然有人擔心自己在全球化中利益受損,但我想強調的是,盡管受益的程度不同,全球化的進程中并沒有輸家。“我們加大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,努力提升互聯互通性,并以此為切入點,來促進政府間對話。我們希望全人類都能夠從中共同受益。”
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,人們談到全球化的負面影響,主要是關于工作,其中有兩個原因:一方面,多年前的經濟危機讓許多經濟體的失業(yè)率上升;另一方面,勞動力市場本身并不完美,不同的領域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。“不管怎樣,對全球化的基本原則和積極面應予以充分肯定和堅持,絕不能開倒車。”
●“一帶一路”倡議貢獻大國智慧
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依舊成為世界各國討論最多、商討最熱的話題。3月23日發(fā)布的《亞洲競爭力2017年度報告》稱:“在逆全球化甚囂塵上的國際大背景下,‘一帶一路’建設在區(qū)域經濟合作領域一枝獨秀。”
相關數據顯示,2016年,中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53個國家的直接投資達145.3億美元,中國企業(yè)與61個相關國家新簽的合同總額達到1260.3億美元。
張高麗指出,懷著促進世界各個國家共同發(fā)展的美好愿望,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了“一帶一路”的倡議,“一帶一路”的建設堅持共商、共建、共享,優(yōu)勢互補、互利共贏,合作發(fā)展、造福人民。
“3年多來,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支持,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的協議,加強互聯互通、產業(yè)合作、金融支持,一批重大的項目建設落地,帶動了經濟發(fā)展,創(chuàng)造了大量的就業(yè),獲得了初期的收獲。”張高麗介紹說。
亞洲開發(fā)銀行副行長史蒂芬·格羅夫在論壇現場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對亞洲地區(qū)的經濟發(fā)展產生了積極影響。亞行希望借助“一帶一路”將其投融資的經驗推廣到沿線國家,進一步支持亞洲地區(qū)的一體化。
談到中國對待全球化的態(tài)度,張高麗強調,中國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的戰(zhàn)略,中國開放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,而且隨著發(fā)展只會越開越大。“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,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,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,出境旅游人數將達到7億人次。”
主旨演講結束前,張高麗引用古人名句闡述了對于經濟全球化的看法和觀點。“大江來從萬山中,山勢盡與江東流。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不會被重巒疊嶂所阻,不會被暗流淺灘所滯,必將滾滾向前永不停歇,奔向世界經濟的大海。”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